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近日,杨汛桥校区在杨汛桥中心会议室召开体育工作专题会议。会议围绕体育教学规范化建设、考核体系优化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提升体育育人质量擘画发展蓝图。

精准施策,破解教学管理痛点。会议伊始,体育课程组组长周晖老师针对期末教学关键环节作出系统性部署。针对各年级体育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录入工作,周晖老师结合多年教学管理经验,就系统操作规范、数据校验流程、特殊情况处置等三大类12项具体问题进行现场答疑。她特别强调:“成绩录入是教学评价的最后一道关口,必须以‘零误差’标准筑牢质量防线。”据了解,本次培训同步下发《成绩管理操作手册》,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模式,确保全体教师熟练掌握数字化管理系统操作要点。
规范管理,激发训练育人效能。陈燮轲书记在会上就运动代表队建设提出“双严”要求:严抓考勤管理,建立“训练打卡-出勤公示-经费挂钩”闭环机制;严管经费使用,制定《训练经费分级发放标准》,将考勤结果与经费发放比例直接挂钩。“体育训练不仅是技能培养,更是意志磨砺,规范管理是提升训练质效的重要保障。”陈燮轲表示。会议同时部署第五轮岗聘文件修订、教学业绩考核优化等重点工作,要求全体教师保持“在线状态”,确保考核体系改革与教育评价改革同频共振。
以评促教,构建科学考核体系。系黄福挺主任就教学业绩考核改革作深度解读,从“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三个维度,详细阐释考核指标从“工作量导向”向“质量效益导向”的转变路径。新增“课程创新”“学生体质提升率”等5项质性指标,权重占比提升至40%。针对教材使用,他提出“三读”要求:教师精读、学生泛读、师生共读,配套建立教材使用效果评估机制。会议还就教学材料标准化模板、成绩三审三校制度等作出具体规定,通过全流程质量管控夯实教学基础。

本次会议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体育教学“最后一公里”。与会教师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把会议精神转化为育人实践,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筑牢体育根基。据悉,校区将以此为起点,启动“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通过教学比武、教研论坛等系列举措,推动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