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2025年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协调会在拱宸桥校区行政楼6楼会议室召开。校领导陈新民与相关处室、书院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完善、与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深度融合等议题展开研讨。会议由体美劳教育中心副主任黄福挺主持。

锚定劳动教育融合方向。“如何让劳动教育扎根书院土壤?”会议伊始,黄福挺副主任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进行细致解读。方案紧扣教育改革趋势与学校实际,明确两大核心任务:一是推动劳动教育与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深度融合,让课程设置更贴合书院育人特色;二是搭建具有苏宁特色的劳动教育基地,以实践载体强化师生劳动意识。 在课程建设上,方案提出创新举措:开设超半数结合专业特点的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统筹、联动、融合、协同”的工作机制,为劳动教育落地划出清晰“路线图”。
总结经验破解发展难题。“过去有成绩,更要找不足。”会议对劳动教育工作进行全面复盘:学校前期在课程开设、实践活动等方面初见成效,但仍存在课程结构待优化、形式需丰富等问题。针对短板,下一步改革举措已然明确:优化必修课设置,推进课程建设改革,让劳动教育“进课堂、进学分、进培养方案”;拓展第二课堂路径,加强劳动文化建设,通过校园实践、社会服务等形式,让劳动教育“活起来”;强化师资队伍与基地平台建设,同步开展劳动教育科研,为课程质量筑牢“支撑点”。
集思广益凝聚育人共识。“书院劳动模块如何与专业结合?”“安全保障机制该怎么完善?”交流环节中,参会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各抒己见,碰撞出不少金点子。有代表建议,可结合书院特色开发“专业+劳动”融合模块,将卫生急救、消防安全等技能培训纳入劳动教育认定范围,既练本领又强素养;也有观点提出,需建立全流程安全保障体系,让劳动实践在规范中开展。思想的交流凝聚成共识:劳动教育既要扎根课堂,更要延伸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明确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劳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基石。”陈新民副校长在总结讲话中强调,要将劳动教育作为长期战略任务抓实抓细。他提出具体要求:成立劳动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定期专题研讨,打通问题解决“快速通道”;依据实施方案细化课程细则,推进模块化建设,确保内容丰富、分配合理;创新实施方式,运用模块化、信息化管理提升课程趣味性与实效性;及时总结成果,打造劳动教育特色亮点,为学校审核评估添彩。

此次协调会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理清了思路、定下了基调。随着各项举措逐步落地,学校劳动教育必将迈向更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注入强劲动力。